股票配资进入6月份,券商的年内债券融资规模已接近4000亿元
股票配资进入6月份,券商的年内债券融资规模已接近4000亿元。今年,券商纷纷将目光投向债券融资,为公司“补血”。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5日,今年至少有50家券商进行过债券融资活动,募资总额达3922.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短融券这一融资模式同比增速最大,发行总额年均增速191%,开始受券商青睐。而能债券发行热逐渐消退,年内仅有一家券商选择发行能债券融资。
截至6月5日,券商年内共融资3922.8亿元,其中包含证券公司债1699.6亿元、证券次级债1038.2亿元、短融券1150亿元、可转债35亿元。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31家券商选择发行证券公司债(包括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共61只,发行限额高达1699.6亿元,占券商融资金额43.33%。不过,《证券日报》记者发现,近年来,证券公司债在私募的注资渠道中占比下降显著,公司债整体融资总额也在稳步增长。
申万宏源公司债发行规模最高,达232亿元股票配资,共6只公司债;紧随其后的是招商证券和广发证券,分别达218亿元和213亿元,分别有8只和5只;发行公司债规模在100亿元以上也有华泰证券和平安证券,分别以公司债融资170亿元和125亿元。
次级债也非常受券商青睐「黄金期货鑫东财配资」,其优势在于可以计入资本在线配资平台,增强资本金充足率。券商为提高净资本,次级债成为私募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今年年内,券商发行次级债的体量也有所下降。截至6月4日,共有29家券商发行次级债共计43只,发行规模达1038.2亿元。中信建投证券的次级债融资规模位列券商第一,为145亿元;其次是中国银河证券,为140亿元;安信证券第三,为11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底《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短融券持续火爆。今年以来券商短融券规模已攀升191%。据本报记者统计,今年年内共有19家券商成功发行总额1150亿元规模的短融券,而去年同期短融券发行规模仅395亿元。
年内短融券发行规模最大的私募为国信证券,筹集资金达235亿元。中信证券为160亿元,渤海证券为100亿元,位居前列。
而今年受制度鼓励跟转股后补充净资本等优势因素作为新宠的可转债年内遇冷。今年3月份,浙商证券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券“浙商转债”「黄金期货鑫东财配资」,发行规模为35亿元,成为年内唯一一家发行能债券的上市券商。
